面神經瘤的癥狀是什么?面神經瘤怎么治療?

面神經瘤

  原發于面神經鞘膜的腫瘤,又稱為神經鞘膜瘤或雪旺鞘膜瘤。可發生在全程面神經的一段纖維上,但以膝狀節周圍出現較多。1930年Schmidt首次報告,迄今世界文獻上不足300例,中國報道者僅20余例。據Saito(1972年)檢查600例顳骨標本中發現5例,發病率為0.8%。腫瘤生長很慢,長期可無癥狀。顳骨高分辨CT靜脈造影是顯示面神經瘤最準確的方法。

目錄

1.面神經瘤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2.面神經瘤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
3.面神經瘤有哪些典型癥狀
4.面神經瘤應該如何預防
5.面神經瘤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面神經瘤病人的飲食宜忌
7.西醫治療面神經瘤的常規方法

1.面神經瘤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面神經鞘瘤來源于神經外胚葉的Schwann細胞,腫瘤組織與周圍邊界明顯,有完整包膜,面神經纖維可被推擠至周邊而未被破壞。面神經纖維瘤則來源于中胚葉的神經內膜,可單發或多發,多發者即神經纖維瘤病。臨床上本病少見的原因為:

  1、腫瘤生長慢,早期無癥狀。

  2、出現面癱時易被誤診為貝爾面癱和慢性中耳炎。

  3、手術中肉芽性腫瘤很少送病理檢查。患者多為,文獻報告年齡最小者為4歲小兒。

2.面神經瘤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

  一般來說原發性面神經瘤為生長緩慢的良性腫瘤,臨床可長期無任何癥狀或者體征;其中面神經鞘瘤極少惡變,而面神經纖維瘤則可能惡變,有些面神經纖維瘤經多次手術均很快復發,并出現高顱壓癥狀,短期內死亡,其臨床表現為惡性。

  根據腫瘤發生部位的不同,通常可有三大類臨床表現:

  1、發生于橋小腦角和內聽道的面神經鞘膜瘤:因壓迫耳蝸前庭神經束,臨床癥狀常與聽神經瘤相似,早期即出現感音神經性聽力下降和前庭功能障礙,聽力學檢查為蝸后性聾,前庭癥狀可不明顯,但前庭功能試驗為低反應或無反應。與聽神經瘤不同,面神經鞘膜瘤可在耳蝸前庭癥狀出現之前或早期即出現面神經癥狀,而聽神經瘤通常即使腫瘤已經非常大還很少出現面神經癥狀。在影像學上,面神經迷路段骨管擴大者高度提示面神經瘤而非聽神經瘤。

  2、發生于膝狀神經節的腫瘤:通常首先出現漸進性面癱,若腫瘤局限于膝狀神經節處則可無聽力下降,若腫瘤向迷路或內聽道侵犯可出現感音神經性聽力下降伴有耳鳴或眩暈,若腫瘤向鼓室內發展可出現傳導性聽力下降。

  3、發生于鼓室段或垂直段的腫瘤:出現面癱的機率略少于其它部位,檢查時可發現后鼓室腫塊或外耳道后壁隆起,嚴重時可導致外耳道狹窄。

3.面神經瘤有哪些典型癥狀

  腫瘤生長很慢,長期無癥狀。原發在水平段者因骨管狹窄受壓比垂直段者早且重,面癱出現也早且重,可以反復發作,40%的病人早期表現面肌痙攣,爾后轉為面癱。原發在鼓室段者,除面癱外還可有耳鳴、耳聾,如原發在內聽道內,則易和聽神經瘤相混淆。

4.面神經瘤應該如何預防

  本病無特殊預防措施,早發現早診斷是關鍵。由于面神經瘤臨床表現為多種多樣,發展慢,因此常易忽視或誤診,許多被誤為貝爾氏麻痹,往往腫瘤較大或向顱外擴展時才被發現。故凡有進行性面癱,除非已確診為其他原因所致,均應考慮此瘤的可能性,特別是伴有面部抽搐或痙攣者。突發性面癱經全程探查減壓后無改善時,也應考慮本瘤。

5.面神經瘤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全面進行面神經功能檢查,如淚腺,頜下腺分泌,鐙骨肌反射及舌味覺試驗等,顱底及乳突X線攝片,可見面神經管道有骨質破壞,CT乳突和顱底掃描診斷意義更大。顳骨高分辨CT靜脈造影是顯示面神經瘤最準確的方法,多軌跡斷層片也有用,可以描繪出面神經管的細微骨質變化。

6.面神經瘤病人的飲食宜忌

  1、防風粥

  防風10—15克,蔥白口莖,粳米30—60克,前兩味水煎取汁,去渣,粳米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藥汁,煮成稀粥,溫服。本方功可祛風解表散寒,適用于風寒襲絡引起的面癱,肌體肌肉酸楚等。

  2、薄荷糖

  簿荷粉30克,白糖500克,將白糖放入鍋內,加水少許,文火煉稠,后加入薄荷粉,調勺,再繼續煉于不粘手時,即成本方具有疏風清熱,辛涼解表的功效,對于突然口眼歪斜,眼瞼閉合不全,咽干微渴等癥有效。

7.西醫治療面神經瘤的常規方法

  本病的治療是經乳突、顱中窩、顱后窩手術。若無聽力也可經迷路徑路,或數者的聯合徑路。一般根據腫瘤的大小及位置,小者可行鼓室切開去除,大者可經耳后乳突進路切除,發生于顱底者,可經顳部顱中窩進路切除。手術切除腫瘤及受累的神經段,腫瘤切除時要有一定長度的安全緣,面神經的遠端和近端邊界應送冰凍切片,在保留的神經尚未證實有無殘留的腫瘤細胞前,切不可行神經移植。切除的神經干用耳大神經、腓腸神經進行移植,以恢復面神經的連續性。周圍神經可采用神經吻合修復。